一定要看的20部Zombie电影!每一部都有独特的意思!
~
1、“人性对峙的求生之路”
《惊变28天》(28 Days Later,2002)
欧洲僵尸片擅长以灾写人,不管喜剧悲剧,人永远是故事的核心,“惊变”系列也不例外,就连病毒爆发的起因都是人类好心办坏事。《惊变28周》中丈夫饱含愧疚的吻成为妻子报复的工具,《惊变28天》则是一群动物保护主义者意外释放出携带僵尸病毒的猩猩大军,从而将整个伦敦城变成了“活死人”的坟墓。男主角由于车祸昏迷这才躲过一劫,之后他找到了其他幸存者,并和他们一起了踏上求生之路,在历经矛盾、隔阂与生离死别之后,一行人终于来到一个看似安全的军营,却没想到比僵尸更可怕的,却是人心。
《惊变28天》的导演是凭借《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摘得多项奥斯卡大奖的丹尼·鲍尔,作为“惊变”系列的第一部,丹尼·鲍尔以欧洲电影常有的人文关怀及人性探讨做为切入点,集中展现了在僵尸肆虐的大环境下幸存者们的绝望与疯狂,可谓是以“电影精英主义”对抗好莱坞流水线的一次完胜。
惊变28天
2、“最真实的死亡空间”
《死亡录像》(Rec,2007)
僵尸形象:行动迅速,和扎克·辛德版《活死人黎明》相似
如果你喜欢老美制造的《科洛弗档案》,那么一定别错过这盘来自西班牙的《死亡录像》。这盘录像带的内容大致如下:一个跟 消防队作报道的美女记者和一行人被隔离在一栋僵尸出没的公寓内,任何企图逃出公寓的人都会被当场击毙,他们必须原地待命,并想方设法在僵尸将他们“团灭”之前逃出这栋公寓。
《死亡录像》系列是时下流行的伪纪录片风格电影中比较出彩的一部,纪实手法拍摄使得电影的恐怖氛围浑然天成而又真实无比。在第一部《死亡录像》中,强大的现场感将我们带入了那个满是西班牙僵尸的死亡空间,第二部紧跟前作剧情,但注入了更多商业元素,双线叙事不仅使影片的空间更为开阔,驱魔恶灵等诡异场景更将“邪典”气质升级放大,人物矛盾也更加激烈。影片上映后好评不断。
3、“穿梭于楼宇邻居间的丧尸出笼”
《群魔乱舞》(Rammbock,2010)
《群魔乱舞》是一部典型的“以小博大”的低成本佳作,虽然片长只有59分钟,但剧情深刻人物性格饱满,在维也纳电影节上摘得了“最佳影片奖”。电影的情节很简单,一个居家男人来到柏林寻找他的女友,却碰巧遇上僵尸病毒爆发,和其他居民一起被困在了住宅区内,他们必须利用手头的一切资源——菜刀、砖块、甚至是布条、床支架等等来对付僵尸,力求逃出生天,当然了,老规矩还是不能被僵尸咬到。
众所周知,欧洲电影的艺术价值很高,不论是商业片还是泛商业片,总会带有一定的人文思考在里面,而僵尸片这种以人为矛盾核心的剧情总是能将人性的真实暴露无遗。在本片中,自私、欺骗、阴谋这几大心魔可谓是“群魔乱舞”,却依然无法遮掩耀眼的人性光辉。这样的故事情节发人深思,而穿梭于邻里之间的求生挣扎则给本片涂抹上一层浓郁的生活气息,带来了一种完全不同以往的求生体验。主角两人把床拆了做成简易锤击器的情节不仅诙谐好笑,还充满了平民的智慧与想象力。
4、“游戏一般的观影体验”
《世界末日/末日侵袭 》(Doomsday,2008)
《世界末日》有一个非常大胆的背景设定:由于病毒脱缰难以控制,片中的苏格兰已经完全与外界隔离,英国政府索性放弃了救援,任其自生自灭。几年过去了,英格兰从一个尸横遍野、弥漫着死亡气息的乱坟岗,逐渐变成了一块帮派林立、充斥着血腥蛮荒的无主之地。而女主角一行人恰巧介入了两个派别的纷争之中……
虽然《世界末日》并不是算作是一部真正的僵尸电影,但其营造出的末世氛围实在是让众多僵尸粉为之着迷,多种反差极强的类型风格的叠加也让人印象深刻。这里面有朋克装扮的摇滚食人族,也有舞刀弄枪的中世纪骑士,主角一行则是高科技防化服护身,再加上架空于现实生活之上的漫画般的概念——如此给力的设定,真可谓“万事俱备只欠僵尸”啊!
5、“存在于对话中的声化危机”
《澎堤池》(Pontypool,2008)
在经典影片《12怒汉》中,导演布鲁斯·麦克唐纳德仅凭陪审员之间的对话便将一部既不开阔也不流动的“听觉电影”变成了悬疑经典之作。故事情节通过“对话”来延伸,人物性格通过“对话”来赋予,就连戏剧冲突都是通过“对话”来完成的。这种强调用听觉来想象而不是用视觉来直观的电影被人们称为“反电影”。
《澎堤池》正是这样一部标准的“反电影”,主角是一位老声优,故事发生地是地下电台,传达信息的方式是通过对话和广播,就连病毒感染的方式也是通过人们听得懂的英语,也就是声音来传播的。一群和声音打交道的人共同演绎了这部另类的实验先锋——“声化危机”。当然,如果只是手法上的另类,就不能称之为高明的“反电影”了,除了看得见的几位主人公在不停玩弄文字游戏,营造危机感和悬疑感之外,片子也有几位看不见的,只能通过声音来证明其存在的配角,而由此架构起的这座隐形的“第二舞台”,更是让影片的空间变得更为开阔。
~
6、“法国版杀出个黎明”
《群斗》(La Horde,2009)
僵尸形象:HP值非常高,只有重型武器才能彻底将他们团灭
《群斗》是一部非常另类的丧尸电影,是两种不同类型风格的混搭,就跟《杀出个黎明》一样,仅凭开头完全无法判断剧情的走向。《群斗》一开场便是紧张的秘密潜入,一群训练有素的警察受人指使前来血洗藏匿在居民楼内的黑帮团伙,但他们的行动很快暴露,自己也变得小命难保。就在生死存亡千钧一发的瞬间,一只变异的僵尸“果断地”冲进了屋子,更令他们绝望的是,外面的世界早已在不知什么时候变成了人吃人的地狱,与世隔绝的众人被彻底孤立了。幸存下来的敌对双方很快意识到,敌人的敌人是我的朋友,面对共同的敌人,他们必须尽释前嫌,放下仇恨,组团大战丧尸才有可能全身而退。然而这样的合作,从一开始就只是两个头子的一厢情愿而已……
《群斗》的文艺味道不浓不淡,恐怖氛围营造极佳,脏乱差的居民楼为这样一个血肉横飞的故事提供了完美的温床。有些场景设计感较强却仍不失现场感,简直可以直接拿来做僵尸游戏的宣传封面。片中对人物矛盾的刻画也比较到位,气质形象十分突出,是一部相当出彩的丧尸电影。
7、“文艺范儿十足的活死人之地”
《突变异种》(Mutants,2009)
如果你对文艺或是商业没有任何忌口的话,这部《突变异种》便可列入你的观影计划中。作为一部法国僵尸片,《突变异种》的文艺指数显然严重超标,因此几乎没什么故事性可言,导演仅用一个片头就将电影的商业潜质挥霍殆尽了。
此后的情节主要以妻子照顾已经被咬,正逐渐丧失人性的僵尸丈夫为主。导演难以释怀的文艺情结也终于在大篇大篇的抒情桥段里得到了释放,妻子刚开始只是给丈夫多添衣被,但无奈丈夫的变异实在太快,为了抑制丈夫的兽性,她不得不抽出自己的血输给丈夫来减缓其变异,最后即使是在自己的爱人把她当做食物般追杀时,也依旧不离不弃——如此感人至深的故事,即使没有僵尸们的群魔乱舞,也足以使观者为之动容,为之唏嘘。
8、“末路狂奔版死亡之夜”
《魔鬼游乐场》(Devil's Playground,2010)
以往出于电影情节的需要,僵尸形象的设定往往是变化多样的,《僵尸肖恩》诙谐而戏谑,于是僵尸也被设定得动作迟缓,从而给两个英国宅男的尽力耍宝腾出足够时间和空间。然而在《魔鬼游乐场》中,为了凸显末日的危机感和尸口逃生的紧迫感,僵尸则被设定成了一头头生猛的丧尸,幸存的人类成为它们的猎物,必须要靠“组团打怪”才有可能逃出升天。不过人性的阴暗面显然要比病毒的潜伏期更长,且一旦发作,其感染速度将呈指数倍增长。
《魔鬼游乐场》有着英国僵尸片一贯的冷峻风格,多线叙事与情感纠葛相互交织,把每位幸存者的末日情怀都表现得恰到好处。同样是生化危机的背景,英国人显然要比好莱坞更有人情味。
9、“宅男大战僵尸”
《僵尸肖恩》(Shaun of the Dead,2004)
但凡提及戏仿好莱坞的黑色喜剧,《僵尸肖恩》必定要被拿来作为典型案例,这部经典僵尸喜剧不仅让西蒙·佩吉和尼克·弗罗斯特这“一捧一逗”的活宝组合红遍全球,也为尸口求生这种严肃的生存话题涂抹上了厚厚的荒诞色彩。本片的剧情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简单来说就是两个英国宅男用最宅最离谱的方式杀出重围的故事。
影片的信息量很大,不过大多是些不着调的胡侃,更像是两位久别重逢的宅男在唠嗑。《宅男灭尸秘籍》也借本片发行出版,集中为我们展示了最有效的几种灭尸手段供宅男参考——扔唱片砸死僵尸,用棍棒抡死僵尸,假扮僵尸到达目的地,养只僵尸双人合作打游戏等等。不过《僵尸肖恩》可并不只是在一味堆砌宅文化,故事越往后发展人情味便越为浓重,这里面有宅男间的情深义重,有对家庭的坚守与负责,有对亲人的依依不舍……搞怪同时不忘人文关怀,这正是《僵尸肖恩》能成为经典之作的最主要原因。
10、“英伦范化腐朽为神奇”
《折磨》(Tormented,2009)
“少男少女被变态杀手生吞活剥大卸八块”的桥段早已经是俗不可耐了,光是好莱坞一年就不知道会诞生多少这种靠“卖肉”来博取噱头的B级青春片。然而,当英国人也开始对这一俗套乐此不疲时,他们便干脆到连逻辑都抛却了,破罐破摔直接用无数的剧情BUG来拼凑故事。
《折磨》正是这样一个“死胖子”向生前侮辱过自己的校花校草们复仇的故事,对其太过较真恐怕只会让你输得倾家荡产。不过这位胖子的身手其实更像是个忍者,总喜欢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校花们身后,或是像蝙蝠侠一样装深沉玩失踪,然后再用极其猥琐的手法砍瓜切菜。整部片子虽然烂得没边,却也烂得恰到好处,谁让人家是“化腐朽为神奇”的英伦范儿呢,看烦了美式青春恐怖片的观众倒也不妨一试。
~
11、“纳粹僵尸的制服诱惑”
《死亡之雪》(Dead Snow,2009)
当“便装僵尸”已成往事,在这个盛行“后现代混搭风”的今天早已经风头不再时,“制服僵尸”便蠢蠢欲动异军突起——小丑僵尸、护士僵尸、太空僵尸等等浸淫着宅男邪恶幻想的cult形象层出不穷,而最具信服力也最霸气外露的品种非“纳粹僵尸”莫属,光是与生俱来的邪典气质就足以令观众眼前一亮。加上电影《死亡之雪》中的纳粹僵尸都已经半个世纪没吃顿饱饭了,又赶上细皮嫩肉肥美多汁的大学生们集体宿营,饥肠辘辘的僵尸大军岂能错过送到嘴边的美食,一番狼吞虎咽后,幸存下来的人类也终于搞清楚状况,于是乎一场“姹紫嫣红”的人尸大战即将上演。
《死亡之雪》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逐步升级的恶趣味,从最小儿科的开颅取脑,到片尾电锯斧头向德国鬼子的头上砍去,快感逐步升级,其间穿插着《欢乐颂》作为“僵尸进行曲”,甚至连纳粹僵尸也时不时大脑短路,来几段闷骚的单口相声把观众乐得前仰后合。
12、“基情四射的求生二人组”
《东京僵尸》(Tokyo Zombie,2005)
话说日本有座富士山,不幸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垃圾场,不管是日常生活中的垃圾,还是没法处理的死尸,都被一股脑丢入其中加以掩埋,而随着垃圾与死尸的与日俱增,洁白的富士山变成了藏污纳垢的“黑富士”,垃圾间的化学交流也终于将长眠地下死尸们唤醒,纷纷从地底爬出开始啃食活人。而与此同时,本片中的两位“男男”主人公却正基情四射地扭打在一起练柔道,全然不知外面的世界早已经危在旦夕。
对于一部荒诞派僵尸喜剧来说,本片显得过于闷骚了,画面的文艺气息过重,而且出彩的笑点也不够多,值得一提的是本片对人物心理的刻画十分细腻,将主角两人一根筋的性格特点表现得十分到位。另外《东京僵尸》的故事设定也十分大胆,对“后僵尸时代”的世态炎凉更是极尽讽刺之能事,感兴趣的僵尸迷们不妨一看。
13、“结构精巧的僵尸奇遇”
《盗墓者的忏悔》(I Sell the Dead,2008)
这部名为《盗墓者的忏悔》的影片其实远没有它的片名听上去那么苦逼,原产地虽是美国,骨子里却是英国电影的玩世不恭和荒诞诙谐。本片主人公布莱克与威利生活在18世纪的欧洲,是两名经验老道的盗墓贼,过着“升棺发财”不见光的日子。如今已是阶下囚的两人即将被执行死刑,临行前夜,布莱克将自己与搭档长达15年的盗墓生涯合盘托出,向神父忏悔——而观众便在无意中扮演了“神父”这个角色。
于是,滑稽可笑匪夷所思的故事开始了,两人先是合伙挖出了外星人,又挖出一具埋在十字路口的僵尸,本片中的僵尸也挺有意思,尤其是片尾那段女反派摘下面具,露出惨绝人寰的尊荣,令僵尸和两个盗墓贼同时蜷缩在一起惊呼救命的情节让人笑喷。结局更是将荒唐进行到底,完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如此精巧的故事结构与惊艳的创意,也只有好莱坞体制外的电影人才想得到。
14、“万人僵尸马拉松”
《僵尸胡安》(Juan de los Muertos,2011)
古巴电影《僵尸胡安》在放出预告之初,便吸引了无数关注与期待,该片号称“古巴版的《僵尸肖恩》”,同样是剧情荒诞不经,怪咖齐集一堂,就连片名都只是简单地将“肖恩”换成了“胡安”,但毕竟是来自古巴的僵尸,即使把英伦范儿的《僵尸肖恩》标榜到死也得用最本土化、最民俗的搞笑手法来“咯吱”观众。
而本片与《僵尸肖恩》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其过于浓烈的政治色彩,片中大量的涉及敏感的政治隐喻曾引起了巨大争议,比如把“制造僵尸病毒的恐怖分子”说成是“反共人士”,而背后黑手则是美国政府,还故意找来几位特型演员来恶搞古巴伟人,从切·格瓦拉到卡斯特罗一个都没放过,这样借题发挥的僵尸电影还真不多见。不过,至于片子上映后会不会被潮水般的争议所淹没,很多来看这场“万人僵尸马拉松”的影迷其实是并不关心的。
15、“保姆僵尸的幸福生活”
《僵尸人FIDO》(Fido,2006)
若论影史上最窝囊的僵尸,这位“僵尸管家”绝对名列榜首,好歹也是个僵尸的他竟被一种高科技项圈所驯服,成为了挂牌出售的奴隶兼保姆,不仅要给主人端茶倒水,还要操心各种家务,肥美多汁的大脑近在眼前却无法享用的痛苦让他欲哭无泪。然而,若论影史上最温情的僵尸片,《僵尸人FIDO》也必在榜单之列,从事第三产业的管家FIDO得到了主角一家人的信任,还和小主人的母亲擦出了爱情的火花,甚至在短暂恢复僵尸雄风后仍残存着人类的理智,救下了自己的小主人,并最终抱得美人归。
不难看出,《僵尸人FIDO》无比欢乐的基调背后是对现实生活的讽刺与控诉,这种借假想来影射当下社会现实的电影经常被用来表达对于某种极权的不满,或是对于科技的不信任与对人类自身劣根性的反思,我们在许多赛博朋克(Cyberpunk)的作品中都能读解到这种思想。而本片把“僵尸”这种最像人类的“活死人”大书特书,无疑是为了从僵尸身上挖掘出闪光的一面来和愈发病态的世界作对比,从而向我们重申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只有爱与宽容才能拯救全人类。
16、“意识流僵尸电影”
《猎杀活死人》(Undead)
之所以将本片称为“意识流”电影,倒不是说片子存在太多主观感受来混淆视听,而是讲得天上一脚地上一脚,编排极其混乱,此“意识流”非彼“意识流”。唯一和意识流电影相同的地方就是情节相当简单:一颗从天而降的陨石带来了一场生化危机,小镇居民纷纷变成了“大脑控”的僵尸,几位幸存者被隔离在军方设置的巨型屏障里,之后就是众人想尽一切办法逃出生天的固定套路。
然而,随着恶趣味和戏仿的一路飙升,这种“意识流”般荒诞的情节设定显然让片子的无厘头意味单纯得无以复加,仿佛人物犯“二”不需要理由,而且越是严肃,笑果就越明显。戏谑肢体的血色幽默与随着而来的快感喷薄而出,在保证了血浆含量的同时也拔高了B级趣味。看来,这种“意识流”是导演刻意为之,为的就是在不受逻辑拘束的土地上建起一座“僵尸乌托邦”。
17、“病毒与军事的碰撞”
《岗哨506》(The Guard Post,2008)
没有僵尸情结的韩国人自然不喜欢好莱坞式的无脑砍杀,便加入了最擅长的悬疑要素在里面,所以这部《岗哨506》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僵尸电影,甚至根本不能算是一部僵尸电影,尽管影片中被不明病毒感染的人仍旧会面目全非丧心病狂,病入膏肓后的举动也和正统僵尸无异。
本片拥有一个无比诡异的开场,挥之不去的悬念感始终盘踞在观众心头,但随后电影的缺点便逐一暴露,出场人物众多,外貌与性格特点都不算突出,再加上双线叙事的剧情,很容易让人看得云里雾里。本片的叙事也有些拖沓,缺少戏剧高潮,但毕竟换了个新环境,相信还是能带给观者些许不一样的观影体验。
18、“游戏元老组团打怪”
《生化危机:恶化》(Biohazard: Degeneration,2008)
《生化危机》系列发展到今天,无论是游戏还是电影都越来越动作向,而随着粉丝群的逐步壮大,越来越多元老级的角色也将逐一搬上银幕,“里昂·S·肯尼迪”便是其中呼声最高的一个,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他帅得惨无人道。日本出品的《生化危机:恶化》是这个系列的第一部CG长片电影,也可以说是根据游戏而形成的正统影片,作为一部具有重要地位的电影,主创人员均是来自于日本电影界的精英。
日本出品的《生化危机:恶化》是这个系列的第一部CG长片电影,也可以说是根据游戏而形成的正统影片,作为一部具有重要地位的电影,主创人员均是来自于日本电影界的精英。另外,这部影片还是“型男里昂”的首次触电,和他一起大战僵尸的还有御姐克莱尔,两人都是当年浣熊市尸灾的幸存者,也都是游戏中的元老级人物。从阵容上来看,这是一部粉丝向的作品,故事本身有些乏善可陈,对于普通观众来说观赏的意义并不大。
19、“满是体香的死亡之屋”
《一夜生死劫》(Virus Undead,2008)
《一夜生死劫》曾参加过上海国际电影节,并在一小撮僵尸迷那里得到了口碑相传,电影情节虽然没多大新意,无非就是一帮荷尔蒙旺盛的小年轻,包括技术宅男、沉稳型男、狂放机车男和爆乳辣妹、乖乖学生妹之间互相争风吃醋,一同对抗僵尸的故事,放眼望去满是俗套。
但是,比起大多数粗制滥造的青春恐怖片,《一夜生死劫》虽没有新意,但基本的诚意却是有的。我们在观看时会发现许多非典型青春恐怖片的角色,同时人物之间的矛盾也来得比较具有说服力,不断制造着剧情上的小高潮,在大多数没有僵尸的时间里,凭借出色的人物冲突撑起了全场。影片虽然不那么深刻,制作上也略显粗糙,但毕竟不是好莱坞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残次品”,在僵尸迷眼中已经算是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作品了。
20、“台湾电影首涉丧尸题材”
《Z-108弃城》(Z-108,2011)
《Z-108弃城》是台湾电影人首次涉及僵尸题材的作品,由于经验不足只能大量植入好莱坞B级片要素,用辣妹猛男和重口味场面来博取噱头。《Z-108弃城》的预告片很容易给人一种粗制滥造的感觉,似乎仅仅从几个镜头中便能看出编导对于丧尸气氛的营造颇有些力不从心。
~
一定要看的20部Zombie电影!每一部都有独特的意思!
Reviewed by leesharing
on
19:23:00
Rating: